传媒与设计学院师生赴淮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18-07-13浏览次数:875发布人:耿强打印PDF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传媒与设计学院师生一行9人在董迅石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7日至9日,来到淮安市淮安区径口镇,深入农村第一线,与农民面对面,调研脱贫攻坚建设小康成就,体察国情社情,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7月7日,师生们到达径口镇。下午来到蒋桥村村委会,给当地留守儿童上了一堂美术课。同学们拿出了准备好的扇子、画笔等材料,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如何手绘扇子。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一步步地勾线、涂色,一幅幅可爱的图案慢慢呈现在扇子上。有的小朋友还在扇子上写上了自己最爱的人的名字,准备在活动结束后送给最爱的人。

    手绘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来到这些留守儿童的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以及政府精准扶贫的政策实施情况,还给他们带去了慰问品。

    8日上午,师生来到校友吴喜云创办的中宇再生物品有限公司参观。吴喜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0届毕业生,选聘大学生村官,在径口镇蒋桥村任副书记,矢志扎根基层,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三任期。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吴喜云四年前创办了中宇再生物品有限公司,带领当地20多个农民脱贫致富,公司发展也蒸蒸日上。吴喜云带领大家参观了清洗车间、粉碎车间、再加工车间、成品仓库等几个重要的生产车间。同学们纷纷为学长的志愿精神和取得的成绩竖起了大拇指。

    随后,一行人来到淮安区施河镇,参观闻名全国的“施河教具城”,该镇生产的教具销往全国各地,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参观结束后,师生们同吴喜云、蒋桥村村支书等人进行了座谈,围绕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创业、径口镇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貌有了直观认识。

    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后一个活动,是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今年是周总理诞辰120周年,通过参观周总理生平事迹,师生们对总理爱国爱民情怀有了更深切的理解。陈列馆里周总理一张纤瘦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解说员说这是周总理去世前的照片,他被病痛折磨得体重降到60斤还在医院坚持接见外宾,同学们不禁热泪盈眶,这真是一个受人爱戴的好总理,一生兢兢业业,两袖清风,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幸福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为期三天的实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表示,通过对苏北农村、企业的调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对“周恩来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都将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着他们以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教留守儿童手绘扇子


到村民家里走访


走访校友创办的企业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图文:传媒与设计学院 董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