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在行动|走近江开校友,挖掘地方文脉,交融传承创新——设计学院赴南京市江南泥人研究所调研学习

发布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1025发布人:郭海燕打印PDF

为切实推动设计学院三三三工作,做好校友寻访,推动学院“三区联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招生宣传等工作,10月25日上午,设计学院院长姜春艳、党总支部书记邹佳、院办主任郭海燕、环境设计系专业教师陈雷音四人赴南京市江南泥人研究所调研交流,校友何斌热情地接待了学院一行,并与南京市秦淮区文旅局二级调研员金戈、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张玉英、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副馆长尹磊和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工程师、南京市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张洪宝以及南京承创织绣文化发展公司设计总监胡楠一行共同进行了参观、学习、交流。

南京市江南泥人研究所由我校校友、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何斌于2015年创立,是专业从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展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南京泥人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研究所位于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内,主要承担保护南京泥人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展览、交流等活动,同时也积极发掘与培养非物质文化南京泥人的传承人和对泥人艺术感兴趣的爱好者。

校友何斌首先介绍了省级非遗项目南京泥人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同天津、无锡泥人的区别,并用制作的泥人模型给参观一行进行了实体展示。在随后的社会实践服务交流中,校友何斌介绍了研究所自2015年成立以来他与团队先后赴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工程学院等各大院校进行泥塑专业教学与表演展示的经历。

研究所自2007年起每年参加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的“小小传承人”活动,培养了大量的社会、学生爱好者。在去年一年中,南京市江南泥人研究所累计参与举办了体验活动30余场,接待中外爱好者达千余人次,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校友何斌如今和他的团队还长期担任中山小学、游府西街小学、考棚小学等校的课外辅导老师,每年培养200多名对泥人有兴趣的爱好者,总计上课达到1600余人,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欢迎。

考察一行随后参观了同在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区内的南京承创织绣文化发展公司,设计总监胡楠女士介绍了公司对于南京云锦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开发应用案例。“寸锦寸金、大美于工”,在介绍中考察一行充分感受到了南京云锦编织技艺的严谨,纹样设计的构成有致、变化丰富、形式多样。体会到了将一个自然形象的素材变化处理成一个优美的图案纹样,需要很高的形象概括技巧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对于平纹、斜纹、缎纹、绞纱妆花、四经绞妆花罗等纹样的编织手法则更需织锦师傅对于适当规格意匠比例的精算和坚守本心的“工匠精神”。

参观后的讨论会中,学院一行分别就学校的概况、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及服务、学生实习和就业、产学研合作、本科学历提升等方面与同行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得了较好的反馈。

此次校友寻访收获颇丰,对三三三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也给了学院三点启示: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挖掘地方文脉,传承传播创新,是学院为社会服务的方向;二是南京作为传统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重要的发源、传播聚集地,涌现出了一批如南京泥人、剪纸、花灯、云锦等文化遗产,我们要利用好我们的校友资源,发挥校友的协同育人功能,立足于本土文脉,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江苏文化建设。三是作为文化保存、创造、传播的高校系统,要积极地“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创造、生产生活,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服务于社会,为江苏学习型社会构建做好贡献。

(文/图:陈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