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设计学院于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内,成功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非遗匠心 校友传承”沙龙活动。此次活动巧妙融合了校友重聚的温情与非遗匠心的传承使命,在校园记忆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中,共话未来新篇。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邹佳,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谢冬冰,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蒋丽丽,设计学院副院长周莹,设计学院广大师生及校友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蒋丽丽主持。
重拾校园记忆 共叙校友情谊
首先,由党总支书记邹佳致欢迎词,她以饱含深情的语调,引领众人回溯校友们那段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青葱岁月。往昔时光,校友们在画室中挥毫泼墨,将艺术才情肆意挥洒;于设计室里精雕细琢,以匠心铸就创意佳作,用热情与才华点亮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再望今朝,校友们已成长为设计领域的中流砥柱,他们所取得的荣耀与成就,无疑是个人努力拼搏的有力见证,更是设计学院熠熠生辉的光荣勋章,是学院蓬勃发展历程中的生动注脚。邹佳书记表示,校友是学院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坚强后盾,希望校友们常回母校看看,为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共同延续设计学院的创新薪火,传承那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其次,南京中南英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级广告专业校友杨海威先生,以及南京泥人项目省级传承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学员何斌老师作为优秀校友发言。他们分享了各自在事业道路上的奋斗历程和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展示了校友在不同领域的传承与创新,也激励着在校师生为设计传承贡献智慧和力量。
再次,院长助理李睿文在发言中感慨万分,将教师这一职业形容为甜蜜与感伤交织。她回忆起与学生从最初的素不相识到教学相长的过程,虽在毕业季会面临着分别的不舍与酸楚,但看到学生们不断成长、取得进步,又深感无比欣慰和幸福。她深情地表示,学院老师们将始终是校友们最坚实的后盾,永远为校友们加油鼓劲。
最后,设计学院院长谢冬冰教授深入阐释了校友文化的重要意义,将校友与母校的关系比作紧密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他指出,母校如同港湾,悉心关爱与扶持校友成长;校友则似归雁,以自身成就宣传母校、以实际行动回馈母校。这种良性互动有助于促生出极具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校友文化。谢冬冰院长还提出了四点建设性建议:构建母校与校友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强化班级和学习小组在校友文化中的基石作用,高度重视校友在学院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引领力量,充分发挥校友会的桥梁纽带功能。这一系列富有远见的理念,为校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绘制出清晰的蓝图,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感悟工匠精神 传承非遗文化
在活动的参观环节中,众人有序地前往了金陵兵工厂陈列馆。该馆是集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军工文化教育、科普教育以及晨光集团历史文化传承与航天精神弘扬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在这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兵工厂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一代代大国工匠所展现出的卓越精神风貌。
随后,众人集体观看了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南京云锦博物馆首任馆长张玉英带来的云锦制造技艺展演。云锦,作为南京极具代表性的瑰宝级非遗项目,以其精妙绝伦的工艺和美轮美奂的图案,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众人眼前。其制作工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从挑花结本到上机织造,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尽显传统技艺之高超。图案设计更是融合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寓意深远,或象征吉祥如意,或展现富贵荣华,让人不禁对古代匠人的巧思妙想由衷赞叹。现场掌声雷动,众人皆被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所折服。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校友们踊跃参与到云锦小葫芦等手作体验。大家亲手触摸云锦绸缎,感受其细腻质地,手中针线穿梭,似在与历史对话,将这份匠心独运的技艺传承延续。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着校友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对非遗传承的坚定信念。
活动在欢声笑语与温馨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校友们满怀感慨,纷纷表示此次返校日活动不仅让他们重温了母校的温暖怀抱,感受到母校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更点燃了他们内心深处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炽热激情。他们将继续在各自领域拼搏奋进,以卓越成就为母校增光添彩,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设计学院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友工作,传承和弘扬大学文化,为培养更多杰出的设计人才而砥砺前行,奋力书写设计学院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任昌辉,图:刘祖宏,审核:蒋丽丽